10月25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与闵行区共同主办的首届闵行区邻里中心“创课”大赛正式启动,闵行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国荣、副区长杨德妹、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杨维、区教育局党委书记朱雪平与局局长恽敏霞、区共青团委、区社建办领导等出席了活动,校党委副书记方平在活动仪式上致辞,出席活动的还有校团委书记朱文佳、教育学部党委副书记沈晔、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高级管理者发展与培训中心主任黄健等。来自我校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的团委领导以及各高校学生代表、各街镇社区学校教师代表、居民代表500多人参加了活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张昭文、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上海开放大学校长袁雯、中国成协社区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庄俭等对活动的意义从多方面给予了高度肯定。
大赛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方平副书记致辞表示,“创课”大赛是高校携手社区合力育人的一项创新工程,它为学生提供了走进社区、了解社区、服务社区、彰显价值、寻求创业的机会,为高校提供了为居民输送优质课程、服务全民素质提升的机会,使大学能够在大力提升市民素质中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我校党委副书记方平致辞
杨德妹副区长表示,此次大赛以市民需求为导向,鼓励名校大学生携手社区居民共同开发邻里中心课程,是引导市民精神追求,使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先行先治的新模式。
闵行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德妹致辞
恽敏霞局长在大赛释义中强调,“创课”之创,在于从观念、内容、形式、机制等各方面,创新社区教育、创新育人模式,以此孵化一批兼具专业性与落地性、具有鲜明社区教育特点的课程,同时也培育一批致力于社区教育的专兼职队伍、志愿者队伍。
闵行区教育局局长恽敏霞对大赛作释义
倪闽景副主任高度肯定了大赛的机制,他认为大赛既为大学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了解社会、自我成长的平台,也为社区吸引了最具创造活力的学生资源,解决了有限的社区教育资源与老百姓庞大的终身学习需求之间的突出矛盾。庄俭副会长、袁雯校长等对大赛的创新价值给予了高度肯定,并认为这也是开放大学转型办学的有益探索,期待结出硕果,充分提炼闵行经验后在市里推广。
(从左至右)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庄俭、上海开放大学校长袁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闵行区人大常委副主任张国荣对大赛作点评。
张昭文常务副会长以“依托人民办教育,办好教育为人民”对大赛作出总结,他表示此次大赛最大的意义在于改变了传统的社区教育课程开发模式,不仅动员了高校学生参与到社区教育中服务于民生,同时也发挥了居民在学习中的主人翁精神。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张昭文总结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区教育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矛盾也十分突出。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社区学校常年面临着学员通宵排队、班级爆满的现象。上海作为2400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拥有社区教育专兼职教师、志愿者仅5万人。在此背景下,受我校教育学高峰学科建设项目资助、与闵行区教育局共建的终身学习实验室策划和发起了此次“创课”大赛,一方面鼓励一大批高校学生和教师投入社区建设,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育人才。另一方面大力充实社区学习资源与师资力量,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终身学习需求,助推学习型社会建设。通过高校、社区及居民等各类资源的聚通,也试图回应我校叶澜教授近期提出的“社会教育力”理论,进一步探索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如何提升社区教育力,形成合力培育学生、合力提升市民素质的教育变革新机制。
大赛自发起以来还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的积极响应。启动仪式上,各校团委领导及社区代表纷纷发布召集令,号召学生积极投入到创课活动中。据悉,大赛将于明年6月进入决赛并举行颁奖典礼。赛后,获奖团队有机会受聘为社区教育兼职教师,在终身学习实验室的专业支持下,形成符合邻里中心需求的系列学习资源,纳入社区教育资源系统。各社区学校、邻里中心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点课、约课,真正将大赛成果惠及于民。
社区能人、社区教育教师、大学生携手“创课”
各高校向学生发出召集令
我校学生代表谭景哲作为参赛方代表发言
(稿件来源:华东师大终身学习实验室、高级管理者发展与培训中心)